“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全國文旅行業發展呈現“文旅融合、高品質生活、高質量發展”的“一融兩高”新態勢,文旅市場需求和供給兩側都發生重大變化,文旅產業進入了品質發展新時代。
近年來,以文化和旅游部為主導,國家陸續出臺了《促進鄉村旅游發展提質升級行動方案(2018年—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關于提升假日及高峰期旅游供給品質的指導意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推動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關于促進旅游演藝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多項促進文旅產業融合和提升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法規和指導措施。
相關部門多次組織召開了文化和旅游專題論壇和會議,比如2018文化和旅游扶貧論壇、全國發展鄉村民宿推進全域旅游現場會、全國旅游廁所革命工作推進現場會、2019年全國文化和旅游廳局長會議、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全國產業發展工作會議、2020年全國文化和旅游廳局長會議等,不斷深化布局文化旅游融合與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工作。
面臨“一融兩高”新局面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文旅行業需從供給側發力,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質量引領、項目帶動、品牌驅動、科技賦能、擴大內需、創新營銷八項舉措,系統化梳理新需求,統籌考慮發展新供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01、堅持以人為本,共建共享
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合理配置各類資源,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水平,強化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擴大文化旅游優質產品供給,滿足人民多元化的文化旅游消費需求,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02、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將綠色發展全面融入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全過程,堅持以空間優化、資源節約、生態穩定為基本路徑,合理有序開發,加強資源環境保護,促進低碳旅游、綠色消費,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互促進、共同提升。
03、堅持質量引領,科學統籌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文化旅游從外延式擴張向內涵式增長轉變,從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以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先導,以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核心,增強文化旅游發展新動能,激發文化旅游市場新活力,協同推進生態、文化、旅游、體育等多元業態高質量發展。
04、堅持項目帶動,龍頭引領
堅持大項目帶動和大手筆推進,注重項目業態、商業模式、技術手段等創新引領,通過梯次儲備、內涵式發展,增加有效供給,提高競爭力。通過跨越產業尋找吸引、圍繞主題疊加要素、利用場域延展功能等手段,提升文化旅游產業的創新能力,提升龍頭項目在區域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中的聯動能力。
05、堅持品牌驅動,文化溢出
挖掘地方傳統文化精髓,依托文化資源打造鮮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地方文化自信和影響力,增強文化旅游的核心吸引力,用文化自信引領文化旅游“走出去”。通過推進優質公共文化資源向基層延伸,打造各類文旅品牌活動,擴大對外文化交流等措施,讓文化產業化、項目化、具體化,全面引領鄉村振興和旅游產業發展。
06、堅持科技賦能,提質增效
“十四五”正處于轉型升級、提質發展的關鍵期,虛擬實境、新能源、新材料等技術的突破與交叉應用,正在為文旅行業發展格局和趨勢帶來重大影響。我們應當搶抓“互聯網+旅游”與“新基建”發展機遇,緊跟時代潮流,積極對接網絡強國、數字中國、5G技術革新,以高新技術賦能旅游產業探索智慧發展的新路徑。在智慧旅游服務、在線旅游消費、新型旅游業態、旅游產品創意等方面發力,促進文化旅游產業更加數字化、智能化、高效化。
07、堅持擴大內需,積極應對
后疫情時代的防和控是一場中長期的持久戰,我們必須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這要求我們文旅行業把發展的重點更多放到國內來,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長期協調機制,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08、堅持創新營銷,與時俱進
網紅營銷手段在文旅行業被大眾認可和接受,以重慶、西安網紅城市為例,依托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資源,打造系列網紅項目,持續提升旅游品牌熱度。對內增強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提升旅游品牌凝聚力、合理化配置旅游資源;對外采用系統高效的方式全面深化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提升地方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優化服務提升游客滿意度。
編輯整理 | 大地風景文旅集團西北分公司
素材來源 | 攝圖網
聲明 :我們致力保護作者版權,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無法核實出處,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