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宋洋洋 中國人民大學創意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文化品牌評測技術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對話嘉賓:
吳琳 中國旅游報社首席策劃
李霞 大地風景文旅集團副總裁、大地鄉居創始人
陳虹池 貴州水東鄉舍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文金平 奉節縣大窩村黨支部書記
陳哲 幸福公社副總經理
劉丹 大樂之野合伙人
宋洋洋:鄉村振興從我個人角度來看是從實踐出來的板塊,感謝剛剛大家充滿激情的演講,今天我也是抱著請教的態度來,各位專家在各自領域都有名氣,我想請大家做自我介紹。
吳林:謝謝,各位好我是中國旅游報社的吳林,從我碩士畢業后從事的都是鄉村相關的產業,到后面規劃設計,在今早給大家介紹了人才培育計劃有所了解,所以規劃設計很多是重要的。
李霞:大地鄉居公司是我在2015年創立的,14年畢業后就投身大地,我從事的主要是規劃設計,15年開始意識到鄉村是缺乏實施主體的領域,從規劃設計到落地建設到運營有非常多的感觸,有7-8年的時間。
陳虹池:我在水東鄉創業十余年,一直在探索鄉村發展的模式,目前在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模式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以后面向更大更寬的領域。
文金平: 我是奉節縣青龍鎮黨支部書記,從事黨委書記20年,從事發展鄉村領域14年,我主要是擔任管理這一塊兒的。
陳哲:我是幸福公社副總經理,非常榮幸和大家齊聚一堂,我們扎根鄉村15年,目標是打造一個田園里的都市,希望大家過得幸福快樂。
劉丹:大樂之群合伙人,十年前參與品牌,從民俗行業的誕生到發展我們都在參與,目前在全國各地參與和推廣,目前和大家一起商討。
宋洋洋:從脫貧攻堅到現在,變化挺大的,最重要的一點是人的獲得感,過去尤其是新鄉人和返鄉人的變化比較大,文旅這個行業比較有幸福感和獲得感,我特別詳細的聽了各位的分享,但是絕大部分村子文化不太厚重,個性化太強,請教吳老師,鄉村旅游怎么進一步介入到鄉村振興,現在機遇和挑戰是什么?
吳林:切中鄉村旅游發展中的痛點,不能采用一刀切模式,不是所有鄉村都適合發展旅游,吳老師觀點是,旅游引導的振興是有限制的,是環城發展的,這部分具備發展旅游業動態。其他的村落文化和科技的助力很重要,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互聯網時代可以通過視頻表達。我們需要有經營思維,實現價格增值。中國只有城市人和鄉下人,如何打破這種隔閡我們需要做破壁,鄉村旅游就是破冰行動,我們主要客源還是城市人,他們需求是我們需要關照和注意的。包括鄉村的經營,需要共創,同時產業資源的配套,資源流動也很重要。
為什么有的項目租金收不上來?是因為模式在初期沒有被很好設計,未來的話需要改變就要有前瞻性視角,人才需要內生力量培養好,借助科技手段,我相信城鄉的溝通交流更加順暢,光靠外生力量是不夠的。為產業振興也插上翅膀。
宋洋洋:旅游報是第一次參與,科普一下旅游報在鄉村的著力點是什么?
吳林:主要是把催化劑的作用做好,人才到培養的方式,我們的融媒體都有官方的認證,鄉村四時好風光,非遺旅游都在宣傳
還有需要不斷創新項目,早上簽約的產權沿用,希望在鄉村振興領域,讓更多有志之士幫助鄉村有不一樣的改變,包括大家分享的項目,大家村民不太離家,我們通過產品,希望形成良性循環,未來我們還會發起鄉村規劃設計大賽。
宋洋洋:請教鄉村振興越做越微觀,挺難復制的,請教這兩年在做微觀策劃落地有什么經驗和新的?
李霞:每個團隊在參與工作的時候,都因為經驗和背景的不同有操盤的不同,我們是咨詢結構,文旅如何賦能,創新,離不開社會責任感,當沉下去真正去做這個工作時,視角本身會發生變化,16年我們就在探索服務模型,是因為我們是一個服務方的時候,我們希望解決的事社會運營脫節的事,第二個是缺乏運營者的視角,投資是低效的,經歷了挫折才建立起來統籌的團隊,這個方法出現在意識到鄉村項目有復雜性,綜合性,需要綜合考慮,是方法論的不同
15年進入鄉村的時候,精品民宿建設起步的時候,我們團不把自己定義成民俗,是做的一個社會生活方式,我們應該做完整的文創產品,民宿確實升級了鄉村旅游品質,但是我想這么多年從起步的時候,生活方式不應該僅僅有民宿,我們認為鄉村價值是多元化的,不應該光看到農田,我們有鄉村探索原,把鄉村調研分為5大類和19小類,把它抓變成不同形態的旅游產品,。鄉村博物館盡管小但是很重要,對來到這里的人幫助他們了解這個項目這個鄉村。
早上介紹到了鄉村酒店,把鄉村的IP場景化起來,一些主題化的客房可推動發展,市場的創新永遠快于理論的創新。同行優秀的伙伴們推動了這個行業,感謝大家。
宋洋洋:鄉村發展的重點是什么呢?
李霞:鄉村是要多元化的場地,不是某一個集體某一個個人努力的結果,需要不同的主體,需要不同產業的鏈條,我們把產業放到鄉下,應該把平臺搭建好,村民也是主體的一部分,他們可以降低成本,在鄉村要重視相互的配合
宋洋洋:聽說你們的民宿是廢棄宅基地改造,我比較感興趣,活化的前提是活下去,活下去很重要的點是宅基地改造,你們的重點切入點是什么,主要特點模式是什么
陳虹池:水東鄉社是農民和市民的家,我們發現農村有很多閑置房,農民財產也沒啥收入,我們決定三改一流,可以閑置房改經營方,老百姓改服務員,把農民手里的土地,房子改造了。我們的市民想回到鄉村,因為成本高,沒有生活體系化服務,所以回歸率不高。我們現在打造一個平臺,做營銷和推廣,呼吁市民對閑置房進行投資,一棟房子大概二十萬投資,他的父母可以常駐。再次,收益60 是市民的,20是公司的,20是農民的,這樣就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運營,是城市要素的進步。
市民需求量大, 農民歡迎,政府支持,政府涉及鄉村的投資但是沒有形成規模,現在這個模式比較好。
宋洋洋:你們622能做到50個寨子嗎?
陳虹池:沒問題,目前我們有三千多個供養市民,我們還做了很多產品,這個和買房子一個道理。
宋洋洋:長住房的概念是?
長住房后臺管理權限是看市民自己的選擇,經營或者自住,一棟房有四個房間,可以實施自住和經營一起發展
宋洋洋:水東鄉攝有沒有向外拓展?
陳虹池:明年我們可以面向全國,實際上每個中心城市的周邊城市都需要,計劃在今年年底面向全國進行合作
宋洋洋:請問你們的發展單位是?以整村為單位?
陳虹池:我們以一個縣為單位談判,因為里面牽扯到政府,資金,基礎設置等等。資金優先配置基礎設置而統籌發展
宋洋洋:聽說大窩村是以礦為生,但是對生態的破壞是不可逆的,請談一下經驗。
文金平:我們是從幾個方面做的鄉村旅游,劣勢變優勢礦區變景區,我們環境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寸草不生,這幾年通過各種治理,基礎設施投入,現在是礦區變景區思想。
我們地理優勢不明顯,等級也很低,沒有其他產業支撐,我們要解決用地問題,才能發展旅游,集體經濟引領,公司出大平臺,特別是土地入股很重要,16年我們的模式就是走出來模式,這樣股份股民更有積極性。我們號召老百姓一起做規范,做建設,我們做的時候把社區當景區建,我們要把百姓和景區的基礎設施做好,從策劃規劃到設計都需要完善。我們不能把城市工業搬到農村去,鄉村旅游業看得見山和水才能更好的發展,我們現在要結合當地的文化,我們現在有文化宣傳隊,現在我們的口號是“美麗大窩,愛在心窩”。
宋洋洋:每個村子情況很復雜,勁兒往一處很難,請問是怎么做到的?
文金平:我們社區情況復雜,最成功的事解決了群眾思想問題,首先是輝煌到失敗生活條件變差,我們社區是農村加廠區,我們引領群眾,凝聚群眾,生態宜居宜居群眾,最后收入上升。
宋洋洋:想了解一下幸福公社怎么做的?
陳哲:我們其實是復原了兩千多年來成都的生活方式,我們也創建了社會大學,讓大家留在鄉村,振興鄉村。在行業里幸福公社和阿那亞?更大的區別是扶持和幫扶,我們除了滿足村民的興趣愛好,更多是讓大家以創業留在鄉村,更偏向于產業導向。
宋洋洋:成都文旅鄉村很內卷,幸福公社如何做到運營升級?
陳哲:我們扎根成都經濟十五年,作為最初的旅游幾大要素,公社也是不斷地在完善,我們目前不斷地迭代運營,我們發現沒有自己核心IP是不好發展的,我們打造以福化為主題的小鎮,我們把福文化呈現在博物館,因為這個文化跨越性大,我們在打造幸福小鎮,我們注重福,一旦要進入福村,名字需要改成福文創產品一百多個和農創產品,有以福文化作為景觀的景點。
宋洋洋:幸福公社年齡結構是
陳哲:主力階段是30-50,00后也有入住公社的,歡迎大家來到我們這里。
宋洋洋:你在民俗建設過程中的深有體會,請問民宿在良莠不齊中該怎么發展?
劉丹:其實這是一個選擇的過程,大家的切入點都不大一樣,當時我們選擇民宿是因為對城市,鄉村有自己的思想, 我們在上海開車尋找地方,但是當時沒有鄉村這個概念。
后來我們選擇民宿這個名字是覺得有人民和住宿,我們最早做民宿經歷了一些挫折和彎路,現在我們可以做到相對專業化的模式,我們也做文創,和百姓互動,增加品牌影響力。
其實發展最主要的是活下去,要有資金,怎樣讓青年們留下我們也想了很多辦法。再一個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希望自己的家鄉得到發展,我們通過這種方式,希望形成一個民宿標準化,推廣,運營,和政對接的模式,讓更多的年輕人參與進來,更好地促進發展。
我們覺得民宿的發展就是滿天星的感覺,不是從某個地方發展,是從各個地方發展,最后支撐起鄉村振興。每個地方都可以發展出自己的特色,是有感染力的。目前我們的客群是在變化的,每年都有精準的年齡統計,近幾年平均年齡是25-35作為主力。再過十年他們的消費訴求也是我們需要關注的地方。
宋洋洋:標準化,功能標準化是?
劉丹:民宿學院是中國第一個相關的學院,我們希望把民宿的人員管理好,我們的標準也是多樣化的,每個個體都不同的管理,我們注重能力的輸出。我們目前有而是多家門店,有一部分是自由的投資,還有一些是代為管理的,但是也會有一些缺陷。
宋洋洋:你在拓展中不能保留這么多主理人,該怎么解決?
劉丹:現在店增多了,主要是看客人的選擇,大家還是希望去鄉村放松的住宿,然后對民俗的信任感比較高,我們對地方文化的發掘和發展,讓他們感受到信任。
宋洋洋:雖然對話是一過性的,但是大家是持續性的工作,我衷心祝愿大家有更好的發展,希望每年都能聽到你們的分享。